医者 发表于 2022-4-18 19:44:00

采用经络治病的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从当前医疗界现实状况上看,人们已经注意到身体健康了,逐渐认识到用药的副作用,非药物疗法尤其是经络进入到家庭,无论把它用于键身也好,养生也好,治病也好,终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要是真正懂得几条经络,掌握几个穴位还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懂得人体的基本构造,医理、病理,以及辨证施治的方法。
人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穴位仅仅是机器上面的开关,只知道几个开关,不了解内部的结构是不够的,如果这部机器真的发生了故障,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排除,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我们到医院看病也是一样,看到医生开几盒药,比药店贵了很多,下一次又出现同类的病症,不去医院到药店买药,服用后就见不到疗效。所以,不懂得医理、病理,只掌握一两个穴位,对于养生和治疗谈何容易?比如,从内脏的角度说,这个开关(穴位)是管心脏的,你却按到了管肝脏的开关,对心脏的治疗就没有效果;对外部组织来说,这个开关(穴位)是主管右肩部肌肉的,你却按了主管左肩肌肉的,治疗后肩部疼痛没有得到抑制。这说明了什么呢?单纯掌握几条经络和穴位,不明白医理、病理,养生也要走到邪路,保不住你的健康,也治不了你的病,我也曾经历了这个认识过程。
我的心脏病通过自治见到成效后,自认为明白了几条经脉,掌握了几个穴位,脑袋有点发热,开始有点飘飘然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会看病的好事也传开了,周围同事知道我的心脏,不吃药通过经络治好了,也有人开始找我“看病”了。
当时,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有一种好胜心,出于这种朴素的想法,谁找我,不管什么病都看,反正经络不像用药那样严格,怎么治也不会出偏。刚开始找我看病的人,大部分是筋肉方面的疾病,象腰椎、颈椎之类的,内脏疾病的较少,其中有一个胃痛的同事找我说胃痛,我认为胃痛的病好看,没有问题!只要找到胃经、脾经不就完事了吗?结果按照这两条经络揉来揉去,累的我出了一身汗,病情也没见好转。当时我想胃痛是脾胃功能失调,揉完了怎么不见效呢? 撞到南墙我才明白了,治病绝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掌握了几条经络,你就敢跃跃欲试?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尤其是祖国医学,是多少代人不断探索奋斗创立出来的科学,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经验结晶。
运用经络看病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是通过调整经络达到治疗作用的,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按摩,所以,学习经络首先要潜下心来学习中医的书籍,至从这时开始买书,如,《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中藏经》等医书六经买了一套。对于我一个门外汉来看,得到了这些庞大的医学专著,真是如鱼得水如获至宝,但医书的篇幅太长,而且又不易看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完,如果这样读来读去费时费力,猴年马月也学不完,而且得不到要领。我还在工作期间属于自学,学习经络是为了自我保健,也不是用来搞医学研究的,不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医上,所以,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 我把这些医书做为一种工具书,有时间就看上一段,细品书中的有关内容,治疗中发现问题就在书中查找答案。
这段时间学习的主要矛盾,是先要解决诊病方法,中医诊病方法是“四诊”,四诊的核心是脉诊,我集中时间学习脉经,然后,在学习的同时再结合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一起学习。看了几遍后感到脉象太难了,不是我原来想象的那样容易,一时半晌消化不了。怎么办呢?我本身也不是科班出身,不能要求的过高,没有必要全部掌握,我就删繁就简,把常用几种脉象大刀阔斧的归纳为十种,只要把十种脉象搞明白就行了,在自治和临床水平的标尺,不能制定的过高,能运用上八九不离十就不错了。
至从简单的掌握了脉象之后,对一些简单病症,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再治疗起来就轻松多了。
人们在秋冬交替之季,对气候不适应,身体好出毛病,尤其是咳嗽。当时,有几个同事偶感风寒出现咳嗽,其中一个同事咳嗽挺长时间,病情始终不见好转,问我是什么原因。首先为她诊脉,从脉上看病在心,证明她咳嗽的病因在心,脉象是脏腑患病的外在表象,脉象反应的脏腑在心,咳嗽一定与心有关。我也搞不懂咳嗽病因为什么在心?心中着实有点迷惑,遇到问题了应该请教“老师”,看看“老师”是怎么说的,在《黄帝内经》中查找病因。
《素问。咳论篇》中有一段对话。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这段话的意思说,黄帝问道:肺脏有病能使人咳嗽,这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病如此。黄帝说:请告诉我各种咳嗽的症状。岐伯说:皮毛与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外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再由于吃了寒冷的饮食,寒气在胃循着肺脉上行于肺,引起肺寒,这样就使内外寒邪相合,停留于肺脏,从而成为肺咳。这是肺咳的情况。至于五脏六腑之咳,是五脏各在其所主的时令受病,并非在肺的主时受病,而是各脏之病传给肺的。
病理上搞明白了,还要通过治疗才能看到分晓。我为她调整了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不一会咳嗽症状开始减轻,几天病情就恢复了。后来高兴的对我说,你真神了!吃药都没见好,你摸了几下子咳嗽就好了,我说,不是我神,这是我们老祖宗的高明之处,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为我们破解了这个难题。
我一同事的妹妹因吐血找到我说,昨天上午大口吐血,一天连吐几口,到结核病医院检查,没有查出病因,心脏都检查了,都没看有找到问题。我说,先看看脉再说。右关脉芤,病在脾。她听后说,她妹妹的脾胃是不太好,但吐血怎么在脾呢?我说,脉象是体内脏腑病变的外在反应,病在脾,脾一定有毛病。
芤脉是在临床上不常见的脉象,芤脉属阳中阴,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其主病为失血伤阴。出现芤脉是因为失血过多,脉道内不充实,阳气仍在,但是虚浮,所以脉象摸上去是稍大的。这是这种特殊脉象的解读,更重要的是脾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脾主运化是指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功能。运化水湿是指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水液上输于肺,由肺散布到周身各组织中去,使其都能得到水液的充分濡养。脾主统血又指血液正常运行与经脉之中,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这全有赖于脾气的统摄。如果脾虚气陷,失去统摄的功能,血液将失其正轨,就出现各种吐血的病症。
从脉象和医理统观,都足以说明吐血病因在脾的道理。我为她调整了通往脾的脾经、胃经,因为是虚症,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又调整了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调整这几条经络之后,就没有再吐的感觉了,仅经过几次治疗就痊愈了。
通过几个病例的治疗,看到学习经络、认识经络、运用经络的关键是学好诊病的基本方法,不懂诊病必然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掌握了几条经络,认识了几个穴位,就能治好病是不可能的。

lyy 发表于 2022-4-21 06:17:00

看了很受启发。通过自己的实践,得来的体会就更深刻。

地黄 发表于 2024-2-15 15:35:00

具体怎么调整的?

zhy 发表于 2024-2-18 11:03:00

当对经络没有搞懂之前,可根据病症判断病因,属于肺的病症,可调整肺经,属于心的病症,调整心经,慢慢的通过自治摸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采用经络治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