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 发表于 2023-12-9 13:24:49

何谓“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

本帖最后由 医者 于 2023-12-9 13:31 编辑

    《温病条辨》治病法论提出,“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意思是说,外感病的治疗,要及时而果断,犹如将之用兵,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内伤病的治疗,要协调阴阳,如相之治国,坐镇从容,神机默运,调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之偏胜。
    在温病的治疗中,上焦病始于手太阴,宗《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的原则,药取轻清,不使侵犯中下二焦,以达到轻以去实的作用,故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脾与胃即居中焦,脾性喜燥恶湿,胃性喜润恶燥,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胃纳、脾运的消化吸收功能,中焦病则脾与胃的功能失常,治疗宜平衡协调其功能,不使偏亢,故曰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同居下焦,温热之邪耗伤阴液,邪入下焦,肝肾之阴亏损,真阴欲竭,非厚味浓浊填阴之品不能滋养阴液,阴虚则肝风内动,非重坠咸寒之属不能潜阳镇摄,故曰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一)
临床面对最多的还是慢病和杂病,寒热虚实纠结,主诉繁多,错综复杂,医生常常被搞得一头雾水,无从下手。但是时间久了也慢慢捋出一些头绪,我总结为三句话:(1)上焦多实、多热、多壅滞;(2)中焦多堵;(3)下焦多空虚。
这正好是一个倒三角形,头重脚轻的状态,提示由于中路不通,上下无法进行很好的交通,所以身体频频出问题,从卦象看,这是一个“否卦”的结构。

针对中路不通,我常常用小柴胡汤的构架变化,“疏肝、清胆、和胃、导滞、畅腑、健脾”,以拨通中焦。

针对上焦多实、多热,常常重用川牛膝,引“气、血、火”下行。

针对下焦空虚,常用藏精7药,“杜仲、川断、桑寄生、红参、制附片、生龙骨、生牡蛎”,本药组脱胎于参附龙牡汤,其中生龙牡是点睛之笔,“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以达到封藏肾精的作用。针对尺脉沉迟无力,精力不济、疲倦憔悴,我常常打包用药,把它们当做一味药来用。

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元气燃烧做功的过程,就像煤气罐---橡胶管------炉灶-----锅具饭菜,炉灶之火就是生命之火、命门之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等一切的生命活动动力皆源于此。

命火不旺,无非是两个原因:1
元气亏虚,气量不够;2
橡胶管堵塞,气路不畅。前者对应下焦空虚,后者对应中路不通。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精”是一气周流的源动力,是生命的源头活水,所以针对上焦、中焦的治疗都是治标,而补充肾精,为生命灌根才是治本,很多慢病的收功之法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一定要有全局性,把生命的结构看清楚了,就知道我们眼下这一步走在哪个环节?接下来该怎么走?最后我们要走向哪里?这一点对于一个医生太重要太重要,因为在此之前我们都是糊涂的,都是见病治病,不知道这一步解决了之后下一步该怎么走,就像一个游魂。治疗只是一个片断,当然就谈不上什么远期效果。


中医有一句名言叫“久病及肾”,就是说任何疾病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都会耗竭肾精,伤及生命之根基,伤及机体的修复能力、免疫能力、纠错能力、自稳能力,所以很多疾病反反复复,颠三倒四,缠绵难愈。


举个例子,四川名医刘方柏老师治疗重度肝腹水的思路是“补下--启中”法,一方面重用熟地120克峻补肾精,重建生命之极,恢复一气周流的源动力,因为有了“精”才能去化“气”,才能接续上一气的周流;一方面疏肝、清胆、和胃、利水、畅腑,启中以疏通道路,排出腹水。
因为病到这个地步,肾精几近枯竭,气化功能衰竭,肾不能主“水”,所以“水液泛滥”,我们若是能看到这个深度,对疾病的治疗就更为得力。

(二)

读《燕山医话》,王大经老中医提到他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是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效果很好;黄煌老师提到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关;《伤寒论》柴胡桂枝汤原文提到“支节烦疼”。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思考,我们会有一个新的思路,就是从调整肝胆枢机的角度切入来治疗各种关节痹痛。

“木曰曲直”,木的特征是曲直;关节的屈伸正是曲直的表现;二者具有“同象”的关系,通过舒达肝胆枢机,就可以恢复关节枢机,从而恢复关节正常的屈伸功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谓“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