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 发表于 2016-3-29 20:03:00

伤寒论解之厥阴篇解

厥阴篇解               
厥阴从中见易化火,故提纲所言乃风火相煽之证。
下之利不止者,此无形之气,又偏于上,故不可下,阳明兼少阳有心下硬满,或呕多尚不可下,何况此证。‘
厥阴风为本气,标气为阴,此篇乌梅丸以蛔厥证为例,与脏寒从标气化证辨别,脏寒其方未出然当归四逆或加附子干姜人参吴茱萸(桂林版),通脉四逆可知矣。乌梅丸乃厥阴标本中气,寒热相互夹杂所治之方,厥阴风盛则易化火,木盛生火,不足则寒,寒热皆从风木盛衰而化。
论中众多以伤寒冠名的条文,我初学伤寒也甚为不解,后始明仲景之意,凡寒易犯太阳经,太阳统营卫而主表,此针对体强,气血旺盛之人,寒邪侵犯,正气抗之,正邪相争而有太阳经症状,将邪气阻挡在最外一层,而寒易犯太阳外,最易伤厥阴肝木,乙木得温而升,遇寒受阻而不升,故乙木死于亥,凡体虚之人,正气不足,寒邪侵犯,木气当升不升,内郁而化火,或乙木受制无一点生气,两阴交尽,冬去春不来纯阴无阳之象。篇中伤寒犯厥阴有诸热证,如咽烂,下血。不列于太阳,而出于厥阴,实寒直入厥阴所致。乙木性升,属阳易动,为阴中之阳,故又言风,风即气,人有风有气则生,无风无气则死,风盛则生热火,过盛则动。寒邪侵犯,木气受制,不得升发,内郁化火,在上则咽痛,喉痹,在下则便脓血,从标化寒则脉微欲绝,手足厥冷等证。现在小孩受寒后发烧,多手脚冰凉,昏昏喜睡,其它无不适症状,脉沉数,或时久有咽痛。小孩如发芽之嫩木,不耐寒热,受寒易犯厥阴。
而太阳篇有伤寒后入里化热,也有咽痛,应和此区别,深浅不同,虚实不同,其象类似,实不同。
厥阴篇条文反复论发热几日,厥几日……教人洞察受邪后从标化寒还是化热,然后据情而用药。
厥阴受寒,外发热,昏昏喜睡,还未化里热,化里寒之时,仲景未出方,其邪从外来,必知其从外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或当归四逆加姜附,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升麻汤,量寒热虚实而用之可也。
篇中又有四逆厥者,不可下,又有厥应下之,而反发汗出者,必口伤烂赤,此自体相矛盾,正是仲景的良苦用心,提醒后学应详审化热轻重,部位的上下,有其常,有其变,篇中反复论化寒化热的条文,不外乎是让后学明白厥阴病的变化,不可固执为热,或为寒,要以病证详推,故寒伤厥阴化里热而有白虎、白头翁、黄芩汤,又有当归四逆、通脉四逆等方。
其麻黄升麻汤条,应参桂林版,有大下后,引邪入里,化热而表仍不解,麻黄升麻汤证,有大下后,阳气大伤无根之阳上浮的寒证(桂林版),变化多端,不可固执条文,然杂病寒疝证,皆厥阴从标化之寒证,脏寒用大乌头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其虚实已知矣。
于此,可观仲景厥阴之治法,从火化而用芩连,肝木风气不足,则当归、桂枝甚则脏寒而用姜附,用药进退轻重,皆要医者见病知源而合病情,虽承气白虎用之不为过,病变千端,难以释全,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胆囊无敌 发表于 2016-4-16 13:22:00

如今喜欢伤寒论,又懂六经气化的中医生,越来越少了!但是经方就是有经方的魅力

呼吸不太顺 发表于 2017-2-21 18:58:00

学习学习,谢谢。

admin 发表于 2017-2-23 16:05:00

谢谢 学习了!

人参 发表于 2021-3-3 08:51:00

我感觉我就是这个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解之厥阴篇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