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 发表于 2023-11-20 11:00:49

赵绍琴:浊病论治(一法)与遗溺论治(三法)

浊病(一法)浊病,是指尿道流出白色浑浊黏液,没有痛苦感的疾病。符合现代医学的前列腺炎症。一般分为两种:混有血液者为赤浊;不混血液者为白浊。导致浊病的原因,主要是湿热下注,其与肾阴不足,膀胱气化功能不畅,及过嗜肥甘,食滞不化等,均有一定关系。此外,体力活动过少,气血壅滞不行,亦是湿热郁滞不化的原因之一。清化湿热,宣畅气机,通利三焦,以止其浊清化湿热,宣畅气机,通利三焦,以止其浊,是治浊病的主要方法,但又必须结合病情及体质,灵活化裁。对于老年体弱气虚之人,常需清化湿热与补益中气相结合。年青阴虚且热者,又当清化湿热与育阴并用。同时,一定要适当控制饮食,禁食辛辣油腥及糖类食品,坚持适量体力活动,才能收到满意效果。柴胡6克 荆穗炭10克 防风6克 黄柏6克 苍术3克 焦三仙各10克 茯苓30克 鸡内金10克加减法:若属老年气分不足者,可于方中酌加益气补中药物,如黄芪10克、太子参6克,但须注意量不宜多,防其助火增热。若湿热下注,又兼阴虚心烦者,方中去苍术及茯苓,加白芍10克、玉竹10克。若尿浊而混有血液者,方中加凉血之品,如小蓟10克、白茅根30克、赤芍10克。遗溺(三法)遗溺,是指小便不受意识控制,自行排出体外而言。其有频数不禁者,多见于老年,肾气不足使然;有睡中自遗者,以幼儿为常见;若发于青壮年,则病多复杂,当仔细推敲。一般对遗溺多责之为虚,称之为肾气不足,固涩无权。当然,遗溺属虚者不少,但是属热属实,或湿热下注,影响厥阴,或迫及下元而致遗溺者,亦常有之。在发热病中,也常伴有遗溺,一定分辨清楚,辨证施治,不可一概以虚论之。(一)清泄胆火,芳化湿邪,以止遗溺湿热下迫,厥阴受扰,宗筋失和,遗溺时作,大便溏,周身酸楚,心烦口干,苔白腻,脉象濡滑略数。用苦泄芳化方法。泽兰叶15克(后下) 苏、藿梗各10克 柴胡6克 黄芩10克 防风6克 苍术6克 黄柏6克 杏仁10克。加减法:若湿热较重,下肢浮肿,小溲时遗而不畅,周身酸沉,舌苔黄腻,可于方中加防己6克、茯苓皮15克。若热重,大便干结,脉象弦实者,可加川楝子10克、龙胆草1~2克。若经络不和,周身作痛,可于方中加秦艽10克、羌活6克、独活6克、丝瓜络10克、桑枝15克。(二)清泄肝火,定眩止遗,治在厥阴肝热化火,晕眩耳鸣,心烦口苦,大便干结,溲赤而臭,时而遗溺,舌绛干裂,六脉弦实有力。当用清泄肝火方法。龙胆草4克 炒山栀6克 黄芩10克 柴胡6克 防风6克 杏仁10克 黄柏6克 知母6克 川楝子10克 灯心草0.5克。加减法:若舌绛口干,阴分不足者,可于方中加凉营养阴之品,如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头翁10克、炒地榆10克。(三)益中气,温下元,止其遗溺老年体弱,脾肾气虚,不能固摄,经常腰痛,四肢逆冷,小便点滴而下,不能自禁,脉沉弱迟缓。可用本法,仿桑螵蛸散。生黄芪12克 桑螵蛸10克 海螵蛸10克 补骨脂10克 覆盆子10克 麻黄2克 生牡蛎30克(先煎)。加减法:若属命门火衰,肾阳不足者,加附子6克(先煎)、肉桂子6克、炒川椒3克、胡芦巴6克、对蚕蛾6克。若督脉不足,腰脊冷痛,小便失禁者,加鹿茸粉1~2克(冲)、胎盘粉3克(冲)、人参粉2克(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绍琴:浊病论治(一法)与遗溺论治(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