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无敌 发表于 2023-3-15 15:17:00

消除齿痕舌的方法在胸肋肌

有很多人发现自己有齿痕舌,看着既不美观又不好消除,其实齿痕舌是体内患病,在舌上面的一种表象,只要找到舌体相对应的疾病治疗,舌面上不同色泽,就当然无存了。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而望诊放在中医四诊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内经》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察色”即指望诊而言。而望舌在望诊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高效便捷,快速准确。
望舌主要包括望舌质、舌苔、舌下络脉三个方面。望苔质,主要从苔质的薄厚、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望苔色,常见的苔色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类。望舌下络脉,主要是观察舌下络脉的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观察舌苔主要了解舌的外观形状、色泽,及其与脏腑之间的联系。
舌根---肾   舌中----脾胃   舌尖——心肺   两侧——肝胆。我们从舌体分布部位,找到相对应的脏腑,那个脏腑患病就一目了然了。
齿痕舌是指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又名齿印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是异常舌形的一种,对临床辨证论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一般认为齿痕舌多由气虚、脾虚或阳虚所致,多数医家认为齿痕舌与气虚、脾虚湿盛有关。因此很多人一发现齿痕舌,便认为是脾虚湿盛所致,殊不知,心血不足肝郁湿热等症,也会导致齿痕舌的发生。
人体是由多脏器构成的,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机体发生病变往往不是单一的,应与多脏器患病有关,这也是中医学所说的整体观。所以,在治疗上要坚持以一脏为主,兼顾其它,辨证施治。下面我讲到一个病例,从这个病例来看,病症是如何诊断,齿痕又是如何消除的。
一位女士因病来诊。这位女士常出现胸闷气短,疲乏无力,后背疼痛,食欲不振,除此以外,还患有易怒、头痛、腰痛、腹痛、胆囊炎等症,也曾四处求医问药,但最终疗效甚微。
从体态上看,身体偏瘦,气力不佳;从脉象上看,病在心、脾、肺、肝:从舌苔上看,舌苔白、厚,舌尖发红、舌两侧有大的齿痕。
从体态、脉象、舌苔综合起来看,为多脏器功能失调,所以,病因较为复杂。舌体上分布一层薄苔应为正常舌苔,但舌体肥大而厚,就说明体内有湿气,湿气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需要调整脾胃,以提高脾的运化功能。调心即补充心血不足,心为脾之母,心得到补充的同时,健脾、利湿,脾为同时得到益处。
每天根据病因运用经络疗法调整患病脏腑的经络,使她病情不断有所缓解,舌体的白苔变薄了,上面有了薄薄一层白苔,舌体也不肥大了,舌尖也不红了。舌苔上面的变化,说明脏腑功能得到提高,因而,脸色红润了,腹部不胀了,说话有劲了,身体不乏力了,———,唯独齿痕没有大的变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齿痕没有变化呢?《中医临证备要·舌边锯痕》云:“舌边缘凹凸不齐如锯齿状,为肝脏气血郁滞”,齿痕舌是由于肝脏气血郁滞所致。“肝主疏泻”,肝又具有藏血功能,舌边缘出现齿痕属于肝胆,故肝郁气滞血瘀,是齿痕舌形成原因之一,故齿痕舌可主瘀血阻滞之症,因此,治疗齿痕舌应从治肝入手,按照经络疗法疗效不佳,不能墨守成规,转换为经筋疗法,通过调整肋间肌,看看疗效如何。
肋间肌是肋骨之间的肌肉,可分为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中医把肋间肌统称为筋肉,通过肋间肌调节气血。肝、胆经筋在胸两侧肋骨中通行,沿颈椎直通至头颅外侧。经筋具有哪些生理作用么呢?经筋分布在经络的外层,即保护机体外邪入侵,又为机体提供充分气血,维护经络运行畅通无阻。根据经筋的医理,选择两肋外侧的筋肉组织,为经络提供更加充足的气血物质,更有利齿痕舌的恢复。我确立的这个思路可否成立,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做出后的结论。
经筋疗法遵照中医学阴阳理论,按照这个思路和方法医治。用双手在胸左右两侧,在同一点肋间隙筋肉上触摸,查找阴阳失衡点(指软硬、宽窄、深浅),然后,在阴阳失衡点上揉按,通过揉力使两侧筋肉组织的软硬、宽窄、深浅等 逐渐恢复生理平衡,不断化除瘀滞,从而加快气血循环。
治疗仅进行到第十天,齿痕舌就发生明显变化,疗效证明这个思路和方法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人体规律的。之后继续按照这个方法医治,病症一天好似一天,很快就痊愈了。


13312129300 发表于 2023-3-21 16:19:00

胸两侧是肝胆经循行的通路,通过临床上观察,对于肝气盛、血粘稠度高,乳腺病、眼睛干涩等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个水 发表于 2023-4-3 17:03:00

头一次听说经筋疗法,有详细的出处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除齿痕舌的方法在胸肋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