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急诊就诊30分钟以上,医院就有权收取“创伤激活费”?
“创伤激活费”,也许是遏制“急诊科拥挤症”,避免急救医疗资源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一句话这样说:在国外看急诊?!你家有矿吧?说的就是国外的急诊科管理。
新闻回放
最近,一名婴儿占据了各大外媒的头条,原因是:他在美国看了一次急诊。
据报道,这名韩国婴儿和他的父母一家三口来到美国度假,可是,这一家人刚刚落地美利坚,便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孩子头朝地摔下了床!
妈妈赶紧拨打了美国911急救电话,在急救人员的帮助下,飞奔至最近的医院——美国扎克伯格综合医院。
检查后,医生表示,孩子只是头皮擦伤,并没有伤筋动骨,见孩子平安无事,他们便让孩子在医院喝了一点牛奶,并一起在医院“下榻”了一晚,第二天,便抓紧时间,一起继续着在美国的假期之旅。
后来,这家人收到了一份来自医院的账单。在这张账单上,夫妻俩需支付两笔费用:ER Fee(急诊费):$3,170,Trauma Activation Fee(创伤激活费):$15,666。创伤激活费是这笔收费的大头——源自:网易新闻
作为一名资深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急诊室里见惯了各色人等,接触了社会各面,唯独看到这个美国“创伤激活费”,让我们国内的急救人员感慨不已。
传说中的创伤激活费究竟是什么呢?
创伤激活费是指:在急诊室中,医院里精英医疗团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抢救病危患者所产生的费用。有外媒统计,美国医院收取的最高创伤激活费为$50,659,合计人民币30多万!而医院则表示,创伤激活费是一定要收的,“因为我们急诊部汇聚了全医院最优秀的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让他们24小时待命费用昂贵。每天都要接诊不同的急诊病例:车祸、枪击等等,需要消耗巨大人力物力。”有关规定表明,患者在急诊就诊30分钟以上,医院就有权收取创伤激活费,而这对韩国夫妇的孩子在紧急治疗室已经呆了三个小时了,虽然说什么事都没有,但是医生们和护士们可是随时待命的,这笔钱,夫妻俩怕是跑不掉了……
反思
再来反观我们身边的急诊室,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啊:
N医院急诊科,随手掂出一页急诊记录,2018.7.9,夜班,当晚两个急诊留观室爆满,急诊留观床位收留两个酒精中毒,两个腹痛待查,所幸的是,那天夜里,急诊室没有急危重患者抢救,但急诊留观室收了4个急诊留观病人,这四个急诊留观病人,与上述新闻事件中,韩国夫妇和孩子一家三口的情景,是相同的。如果这个四个急诊留观病人,除了国内的药费、治疗费、护理费之外,再额外的大笔一挥,再收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创伤激活费!
会不会太爽?
如果这项收费项目在国内的急诊科全面开花的话,那天夜里的两个“急性腹痛”的留观病人:
21:50.陈xx,女,12岁,腹痛待查,通达二期8号楼,急诊留观。
吃烧烤喝雪碧,急性胃肠炎,腹痛,观察,输液,后半夜输完液就走了。
2:45.李xx,女,21岁,腹痛,爱家天中行酒店,急诊留观室。
这个女人其实没啥事,拍个腹平片,输了两瓶液,天亮就回去了。
这要是让TA们医药费之后,额外的也来上一笔“创伤激活费”,再看看,还有谁会愿意滞留急诊室?
1、第一个,12岁的腹痛患者,确诊为:急性肠胃炎,开点口服药,回家吃吃就好了。
2、凌晨两点多接回的那个“腹痛待查”的女人,检查过后没什么大事,如果有这笔“创伤激活费”,她才不会花这笔冤枉钱呢,肯定会不留观,回家!
两个完全可以开点药回家休息、观察的病人,现在,却在急诊室留观了一夜,占据了两张急诊床位!
急诊资源都是怎么浪费的?
[*]非急危重患者,习惯性的去急诊科就医。
[*]看急诊当成“纳凉门诊”、“夜间门诊”,白天没时间,晚上还凉快。收费与平诊一样。
[*]成为夜间健康咨询台。附近的居民过来买点药、测血压、咨询用药知识等。大小毛病都往医院跑,挂不上号就去急诊室。
[*]成为“三无患者”、流浪汉、酒精中毒者的收容所。担负着不能承受之重。
[*]看急诊付出医疗成本与门诊接近或相同。笔者作为急诊一线医务人员,多年来可以见证,看急诊,与普通门诊,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如何***这种“急诊不急”的境况?
[*]加强公众急诊宣传加强宣教,提升群众就医理念。好多人不知道不理解急诊科存在的意义,不论什么病都往急诊室跑。这是对急诊资源的严重浪费。应利用多种形式,向公众传输急诊程序普及教育、急诊就医指南、急救常识等科普宣传,使普通病人从急诊中分诊分流出来。
[*]发展“家庭医生”模式 发挥家庭医生的重要作用
[*]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医生、护士及其医疗机构的存在,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综合医院急诊室的压力,分解一部分就医压力。
[*]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成立和完善社会收容、救助机构。专门收容流浪汉、精神障碍患者的,使其不再急诊室滞留。
[*]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比如上述新闻报道中的“创伤激活费”。无论如何,这项收费项目能“出世”的话,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急诊室压力,***“急诊室拥挤症”,减少非急诊病人在急诊室的滞留,腾出急诊床位给最需要的急危重病人,不是吗?
[*](源自:医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