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水 发表于 2018-4-1 21:20:00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药物外渗患者因病死亡 还用上报不良事件吗?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惩罚。
话题
@库玛:
我们科有个老年病人发生氯化钾推泵外渗,提前有高危药物告知书,也劝说其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家属都拒绝,放弃有创治疗。我们按照相关处理进行的局部处置。后来,这个药物外渗的病人死亡了,大家都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请问这事,还需要上报不良事件吗?
解答
住院病人出现药物外渗,属于典型的护理不良事件,即使事前医护人员也做了干预,但仍掩盖不了药物外渗事件存在的事实。
患者高龄,走的外周静脉泵的钾,氯化钾注射液静脉输注,属于药物外渗的高危药物,护理人员要进行提前的护理干预,以预防药物外渗。
从话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护理人员也是做出了种种努力的:
[*]签署高危药物告知书;
[*]做了相关健康教育;
[*]劝说其进行深静脉置管。
但患者家属拒绝为患者进行深静脉穿刺,种种原因吧,患者最终出现了药物外渗事件。虽然患者最终因病死亡,家属不会追究护理人员的责任,但药物外渗毕竟是护理不良事件,还是要严格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上报,科室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分析整改。
这个程序不能少。
科室护理人员有一部分认为,患者都死亡了,科里还报告什么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科里不报,护理部也不知道,“死无对证”,事情就这样静悄悄的过去了,多省劲啊。病人家属也不会找事,自己何苦来哉,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啊。
有这种想法的护理人员,认识是错误的。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现在各级医院都是实行的“无惩罚”制度,有的医院,还会有相应的奖励激励制度,目的就是让临床护理人员积极上报科里发生的不良事件,以期积极整改,引以为戒。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士想要隐瞒不报的思想,早该摒弃了!
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中:建立背景文化→确认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解决风险。在这起护理不良事件中,背后的“无惩罚”理念,就是不良事件管理背后的护理文化,可这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管理,在各级医院都已经实施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会有人不愿意上报不良事件?由此看来,护理背景文化的建立,非一日之功。仍需各级护理管理者和广大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改变,直至再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无论结局如何,护理人员首先想到是:立即上报!
这起护理不良事件,科室需要做些什么?
[*]立即上报    可由主管的责任护士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认真填写该起事件的经过,护理人员所做的干预措施,结果和转归等,护士长交到护理部。
[*]科内讨论    即使患者家属不找事,科室护士长也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内讨论,分析整个事件的发生原因,讨论防范的对策,以后再遇到这样的药物外渗的高危病人,我们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更完善?并查找出对策,整理出相应的(患者家属不配合)改进策略。
[*]改进工作   这种事情,以后科室里还会遇到,护理人员如何应对,才能更好的保护患者不出事,在住院期间安全的度过这个时期,更好的保护护理人员自己,确保护理安全。
[*]敲响警钟      科室上报这起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会在更高层面进行宏观的分析和整理,组织全院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加强不配合护理工作的患者家属的应对策略,在更广义的范围内,为医院所有护理人员敲响警钟,做为前车之鉴,并避免再犯,让护理不良事件的警戒意义升级,让别的护理人员也引以为戒,杜绝再犯,才是我们严格执行护理制度的终极目标。
[*](源自:中卫护研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药物外渗患者因病死亡 还用上报不良事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