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清风 发表于 2016-1-25 09:40:00

伤寒论现代解读1

不经意间得到《伤寒论现代解读》,捧读再三,不忍释
手。本书的好处在于比较系统,着眼于整体,但也不忽略细
部,对原文的描述尽可能地作出了现代地诊释。在阅读的过
程中,平日里萦绕在脑际的问题,每能释怀,碰到看法相似
之处,又会产生同感。本文主要想对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作一些介绍和推荐,以广流传,以利提高。

zhuhaoyu123 发表于 2016-1-25 09:41:00

(一)传统外感病和现代感染病
    传统的外感热病治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现代对感染疾
病的既有认识,是否可以沟通,以及如何沟通,这是相当一
部分人所十分关切的,《伤寒论现代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对
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且做了有益的尝试,我认为书中的
不少认识都是独到而精辟的。当代中医认为,《伤寒论》与
温病学说应当统一为中医外感热病学,现代西医把传染病、
寄生虫病与各科的感染病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感染病
学。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是感染一炎症一发热这一主题,所以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将有利于解读
《伤寒论》和温病学说。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16-1-25 09:43:00

《伤寒论》及其一脉相承的温病学说,把外感热病(感
染病)作为一个整体,看作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看作一个全身性的反应状态,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伤
寒论》以六经传变作为时间结构,以证作为空间结构,构建其理论框架,这种思维方式传承给了温病学说,构建出了
卫气营血的时空理论框架。外感热病作为一个整体,六经是
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经既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是
***的某种事物本质的反应。这样的观点,我想基本上大家
都能够认同。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16-1-25 09:43:00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证态的概念,也许更加有利于中医和
西医的共同接受。所谓外感染热病证态体系,外感染热病是
中医外感热病与现代医学感染病两个概念融合后的新名称,
证态是指外邪与机体相互作用,在机体内产生的变化过程,
主要是指病理过程。证、病理状态、证态既是一组最常见、
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的组合,又是一个发生发展
着的动态变化过程,是非匀速的过程,动态中有停顿,连续
中有阶段。证的固定是相对的,证的变化是绝对的。证与证
之间是连续的,证与证之间有许多过渡型。作者提出的这样
的见解,我认为和临床实际大体相符。在对事物探究的过程
中,为了达成一定的共识,有必要先确立相应的前提,证、
病理状态以及证态的提出,有利于中西医的接近,有利于共
同语言的产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必戒遗 发表于 2016-1-25 09:44:00

(二)对六经病证的现代论解
    讲到中医外感热病的证治,必然要讲六经和卫气营血,
所以用现代医学的知识来思考和认识这方面的问题,也成为
一种新的尝试。书中提出的以下的一些基本认识,有助于从
临床角度来认识问题,这种经过中西医融汇以后形成的看
法,也许更加有助于西医理解中医,抑或有助于西医产生对
中医的兴趣,其实也有助于中医认识清楚自己。以下对书中的主要观点稍加勾勒。    太阳病、卫分证与传染病学的前驱期(非特异性的急
性期反应)是一个证态,这种类似于感冒的一组以发热为
主的非特异性证候群,包括了不同季节、不同表现的感冒、
流感及全身各器官系统感染(包括传染病)的初期阶段或
某些轻型病例。人体中的非特异性宿主防卫功能是抵抗微生
物人侵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豁膜、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在病理学上属于非
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从中医临床的具体证治看,至少应该
包括:①风寒感冒证态(麻黄汤、桂枝汤);②风热感冒证
态(银翘散);③湿温感冒证态(蕾朴夏菩汤);④秋燥感
冒证态(桑杏汤)。从这些最基本的证态出发,进一步辨别
不同的疾病和体质反应,可以求得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仲师之徒陈云 发表于 2018-1-27 13:47:00

下载学习学习,希望开卷有益!

Aegistcm 发表于 2018-2-6 06:16:00

下载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zhuhaoyu123 发表于 2019-7-9 09:39:00

伤寒论现代解读,好

蒲公英 发表于 2019-8-8 14:04:00

很好的帖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现代解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