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有内容,全部转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适用,不作为治疗指导,如需就诊,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麦德威跟腱靴
查看: 109|回复: 4

【转贴】将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继承下去--路志正教授谈中医教育

[复制链接]

366

主题

1735

回帖

5944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5944
发表于 2006-11-28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将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继承下去--路志正教授谈中医教育

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重德精技,为人谦和,无数患者慕名纷至沓来。这位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老中医虽年过8旬,还四处奔波呼吁,走南闯北讲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中医振兴,培养后继中医人才。他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可以从对中医教育事业的倾情相注和良苦用心中窥见一斑。
  改革中医教育时不我待
  据统计,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中,除学习中文的之外,就数学习中医的最多了,可见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之大。这其中不少是从事西医药工作的人员,正是由于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一些疾病的诊治感到束手无策,初步接触或学习中医后看到了中医的独特疗效,进而认识到中医内在的科学性,甚至还萌发了要真正掌握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中国医学的坚定决心。事实上,整个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已清楚地表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目前,中医药事业的现状越发强烈地显示了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路志正告诉记者,今年春天在香港讲学期间,曾和香港理工大学门诊部教授、原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梅岭昌谈起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中医技术在大陆进步快,还是在香港进步快?梅岭昌回答在香港要进步快些。其原因之一是香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不允许中医大夫使用西药治病,于是就逼着中医师要努力钻研学习纯正的中医药学,以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切实保证中医的临床疗效。透过这一现象,路老强调应该正视、分析和思索目前国内中医教育现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同时警示和提醒我们,中医教育的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否则有人提出的“中医正濒临失去真正的临床基地”之说将不会是一种危言耸听,甚至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现实。
    谈起中医的学院教育,路老同样感到担心。当今学生在中医学院学习5年,中医和西医课程的比例说是7:3,但实际上学生用在西医上的时间不少于50%,除去一年的临床实习和寒暑假,真正用在学习中医上的功夫不到2年时间,不仅与韩愈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背道而驰,而且从医之后,中不中,西不西,根本解决不了临床实际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中医教育没有把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继承发扬下去是根本原因之一。路志正回忆说,中医院校建立之初曾经取得很好的办学经验,可惜未能坚持,以后把好的也逐渐丢掉了。当时中医和西医课程是8:2,注重先中后西,中医经典、中药、方剂的重要篇章内容强调背诵熟记,因此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以后中医和西医课程就改为7:3,再改6:4,以至5:5,到“文革”时达到高峰,中医药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如姚乃礼、高荣林、朱建贵、胡荫奇等,以整理、继承老中医的经验为主,他们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以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逐步成为中医药行业的栋梁之才。
  路老还提到,在20世纪80年代,鉴于当时中医院全是模仿西医院模式,自己曾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赵金铎一道创办了中医内科教研室。他们从当时的中医学术自身建设入手,在中医病历书写、查房、会诊、病历讨论、收治急性病、疑难病等方面都突出了中医的诊疗特色,受到患者和同仁的好评,但以后因种种原因而被迫取消。河南的计划带徒、山东创办的少年班也都先后停办,致使好的教学方法没能继承下来,中医人才培养未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目前的大多数中医院仍是按照西医院的管理、经营模式办院,故学生们临证时接受的几乎全是西医的内容,根本无法学习到真正的中医临床知识和诊疗技能。其实早在1984年任职北京市卫生局的巫君玉副局长就在路老主编的《中医内科急症》一书所作的跋中明确指出:“求中医之振兴,必先有中医院,俾医、教、研得所凭藉。而中医院之能以致信于群众而益强者,则唯治疗之效且速也。”因此,路老强调,办好中医教育除进行改革之外,还必须办好真正意义上的中医院,实现教学与临床密切结合,改变过去课堂上教的是中医,但实习时却是西医的局面,并进一步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并发扬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中医是完全能够办好属于自己的医院和学院的。
  路老特别强调和建议,学院教育应已经典为必修课,适当增加现有课时,尽可能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重点内容能够背诵熟记。而中西医课程设置应是中医学习在先,西医学习在后;中医课程比例要增加,西医课程要相应缩减。教学应以开放式为主,多安排临证以及中药采集、加工、炮制、辨认等学习实践的机会,使新一代中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首务,逐渐掌握和真正运用中医方法诊断常见病、多发病,尤其能运用中医思维和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导临床工作。
  培养真才实学的中医临床家是当务之急
  群众反应,现在中医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中医看不好,西医看不了。有些分配到乡镇医院去的中医大学生实际能力还不如跟师学徒的。而现在,有很深的理论造诣、能教学授徒,又能看危急疑难重病、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纯中医学家非常少。为什么国家花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培养出来的中医后继者,却在临诊实践中不能运用中医知识辨证论治、治病救人呢?关键原因就是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师承教育就是名医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路志正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培养后学的经验中,得出了一条重要启示: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没有疗效,一切无从谈起!而良好疗效的取得,则是来源于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临证基本功。而且只有多临证多实践,才能学以致用,并不断地提高临床疗效。跟师学习这种传统教育方式就是既临证又学习,可以说是能够真正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为中医的许多理论知识、基本辨证技能和辨证思维如舌象、脉象、脉证舍从、四诊八纲等问题,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慢慢领悟、感受,真正有所认识、体会和真正掌握。特别是通过侍诊临证,亲眼目睹一些疑难重症经老师诊治后而霍然病愈的实例,才能感受到中医确实的疗效,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专业兴趣,自发主动学习钻研业务的兴趣,为中医事业而献身。这些单靠书本是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这就是师承教育的特点和关键所在。但有人认为师承教育方式似乎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迅猛增加的教育需求,但其实不然。
  数年来,路志正教授在教学岗位中一直注重口传心授、因人施教,培养了一大批的中医临床名家,包括许多的西学中人才。如今无论是南国北疆,还是国内国外,路老带教出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用亲身实践证明了师承教育方式的有效性和内在价值。
  终生从医   终身教育
  路老认为,师承教育模式是中医学历教育后的继续教育,是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才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路老不仅在临证医疗中谨遵“三因制宜”的重要原则,在带教学生上更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所长、培养目的和工作地域以及个性特点等不同,而分别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指定相关的学习书目。如对西学中的学生,教其钻研《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并结合常见病、多发病,将中医的宏观调控与西医的微观检测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达到整体与局部认识的协调统一,而且相互取长补短,进而探讨一些疑难病证的中西医结合治法。如对一科班出身并在肺病专科有研究的中医学生,路老要求他再读《赤水玄珠》和《理虚元鉴》,结合临证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临床辨治能力。另有一学生专攻脑病,路老还进一步指导其编写《癫痫中西医诊治》专著,并亲为作序。对一位来自河北农村、生活拮据的自费进修生,路老不仅向他传授医理,还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后来这位学生学成回乡,以老师为榜样,在当地开办了痔瘘专科学校,甚至免费为残疾人办班传授中医技术,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尤其是对广东省中医院率先请进全国的中医名师带徒之举,路老大加赞赏,对自己的高徒王小云、魏华更是关爱有加。除了当面传授医理方药治学之术外,还谆谆教诲他们如何做人做事的为人立业之道。因此,在路老的精心培育和悉心指导下,一批批研究生、留学生、高徒、学术继承人和后起之秀脱颖而出,并不断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事业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甚至有些人正在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中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职务。
  熟读王叔和  还要临证多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中医药学,既存于浩如烟海的历代医学著作中,也掌握在一些确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和学有所成的壮年中医手中。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学,二者均不能忽视和偏废。路志正介绍,中医注重人与自然、整体观察,辨证论治,对外感病毒性疾病,虽不似西医学可以验知出其为何种病原微生物,但是可据其临床表现而分别以邪、正两方面为切入点,既能直接驱邪外出,又可扶正抗邪,即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力而抗邪外出。而在方法上有汗之、涌之、泄之、渗之等多种驱邪途径和手段,而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研究经典,博览群书,随师临证,积累经验是路志正一辈子从医的体会。他告诫青年,学中医比学西医难学,必须钻进去,再钻出来,才体会到中医理论的真谛。如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书中重要章节都必须烂熟于心、出口成诵。成为名医,必须“熟读王叔和,还要临证多”。日中诊病遇到疑难杂症,要在夜深入静之时阅读大量医案,学习前人治验,并深入研究探索。久之,必有大悟独识,而后验之实践,使自己的医术铢积寸累,运用得心应手而疗效日增。只有长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善于发皇古义,知常达变,融会新知,有所创新,才能解决疑难杂症,得到病人的信任。
  近来,在明治维新时期曾被抛弃一个多世纪的瑰宝――中医药,被[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昭雪,甚至被当作“女神”重新请回日本。虽然日本在研发中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小柴胡汤事件正是其“废医存药”之产物。这不能不引起我国决策层的深思与警醒。路志正指出,在中医药昂首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要保持中医药学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必须重视中医教育,改革中医院模式,重视继承和应用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培养大批合格的、社会需求的真正中医后继人才,“为21世纪中医的腾飞架设高速公路”。路老寄语青年中医:怀济世救人之心,对事业孜孜以求,中医药振兴必将指日可待!广大青年学子必能成为更有作为甚至超越前人的新一代高级人才!
  人物档案
  路志正,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后入其伯父创办的中医学校学习,从师名医孟正已。1939年悬壶乡里。1953年至卫计委中医司工作。1973年至今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工作,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曾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医、卫、体专门委员会委员,***参事。先后担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学术思想与成果
  提出“燥痹”、“产后痹”的中医病名;治病注重调理脾胃,提出“调中央以通达四方”的理论思想;主张用“通、化、渗”三法治疗湿邪;系统总结合论述中医湿病、中医内科急症、中医风湿病学等;倡导综合疗法,即内外同治、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并调。主持“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经验的继承整理研究”等,1996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主编和参编几十部著作,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人生感悟
  满招损,谦受益。  
  八十扬鞭再攀登,继承弘扬力建功。(可能转自中医药***,具体我忘了。:L 也是转载的)
[ 本帖最后由 yj123 于 2006-12-6 20:19 编辑 ]

10

主题

1680

回帖

188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89
发表于 2006-11-29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住的参与,请注明文章的出处,呵呵:handshake

0

主题

1773

回帖

2093

积分

主任医师

积分
2093
发表于 2006-11-30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河北,江苏二地名医辈出啊.

0

主题

222

回帖

237

积分

住院医师

积分
237
发表于 2006-12-5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教育。

355

主题

1747

回帖

6199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6199
发表于 2023-5-21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需要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抗衰老,现在有一位退休老军医老院长免费带徒免费教学,为的是一种精神,想把中医和自己此生所学传扬出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学隧道

GMT+8, 2024-12-24 03:15 , Processed in 0.0872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