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一直都想好好学习一下中医经典,提高临证诊疗水平,奈何杂事太多,难以静下心来。恰逢杏林工程培训,举办四部经典重新学习,欣喜万分,并借此契机,从头开始,按部就班的学习。以后我打算把自己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也算是对自己学习伤寒的一种见证,一种激励。并借此,拜谢杏林工程为了中医的传承所付出的心血,为了中医的复兴而不辞辛劳。
前段时间参考了诸家伤寒论学习方法,为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拿出来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益。
1,
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
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关于胡老的伤寒论学术思想的书。胡老学说,我自认为是后世注家第一人也。最近接触了杨兆钢老师,阎老师说:“胡老是史上少有的几位能读懂张仲景的人。”此话不虚,我很赞同。
因此,我定的学习方法,就是以胡老学说为根本方法,有一定基础以后,再旁参诸家,取其有益于临床者。没基础,不可以到处涉猎,个人认为,那样只会令所学知识杂乱无章,临床时无所适从。
2,
条文前后照应,无字寻意。
《伤寒论》是按六经的次第写成的,所立条文,意在突出辨证论治的规律,条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可孤立看待。不可孤立条文,应前后联系学习,不失为经典之语也。如22条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179条的桂枝附子汤,药味相同,但主治不同,应前后参照,对比学习,方易领会掌握。也有不少条文,除了文字表达的内容外,尚有言外之意,这就需要从有字处,看到无字处,于无字处看到精神。如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此条说“不可下也”言外之意,有可下之证。本条是表里俱实证,表证重里证轻,宜先用桂枝汤解其外,不可先下,“下之为逆”,还应与34条互参,“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下之为逆”即“利遂不止”也。
3,
先掌握主要症候。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活琐事的增多,人的理解能力增强,背诵能力却减弱,学伤寒,不背是不行的,怎么办?我的想法,就是先背主要的,(1)六经病的提“纲证”。(2)“方证”,即各个方剂所主的征候,即有方的条文。掌握这些症候,就能把握住伤寒论的基本内容。六经提纲+113方证及其治疗法则都掌握了,也就掌握了伤寒论的大部分内容,慢慢的再背“有论无方”的条文,理解背诵,整个伤寒论就基本掌握了。值得注意的就是,要理解背诵,切不可食而不化,方可学以致用。
4,
边学习边临证。
和学生时代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这边学习,那边就可以应用。这样,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学习理解,帮助记忆。不断应用,不断修正自己的辨证方法,“先辨六经,后辩方证,方正相应”。
这段时间应用经方的感受很深,方正相应,疗效快捷,病人的笑容和赞许,会让你兴奋不已,这是原来没有体会过的。不效的案例,重新思考,重新翻书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近期使用经方病例,
(1),代某,女,胃病十余年,多次胃镜,或示慢性胃炎,或示溃疡,中西医医治效差,反复不愈。近期主要症状就是胃胀,有时疼痛,无反酸烧心,无恶心,纳食一般,食后涨甚,食冷疼痛加重,舌质暗苔厚腻,脉弦。前段时间先服西药,效差且太贵,吃不起,后改服中药,前医以理气疏肝健脾之品20余剂不效,患者失去信心,陪她人看病时说起此事,细寻之,除上述症状外,大便有时稀,便次多,很符合半夏泻心汤主治的寒热错杂虚痞证。便劝其服药,给予半夏泻心汤原方3剂。3日后来诊,喜笑颜开,诸症基本全无,又3剂巩固。近日又见到患者,问起其病情,胃胀,便稀皆无,只留有吃冷的食物会胃痛,喜温喜按,又予小建中汤6剂。
(2),邻居卖煎包大嫂,反复口腔溃疡多年,多方医治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只说药很苦,不好喝。估计是一些清热泻火药为主。舌暗苔白厚腻,脉细弱。给予甘草泻心汤原方3剂,3日后来告知曰,溃疡痊愈。之前没有说的,多年的失眠也痊愈,原来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现在入夜安然入睡,白天精力充沛,干活有劲。且从没喝过这个口味的药,辣丝丝的,很好喝。又3剂以巩固。
体会,只要方正相应,原方原量,不用加减,照样疗效卓著。
学习了,认真再学一次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正在学习,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谢谢分享,学习了!不知你的那个经典学习班是什么单位组织的?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伤寒论才是王道
经方--大道至简 同意楼上观点 认证的学习,经方原方,治疗说是效果很好。 经方值得好好研究,是中医的大宝库 回复 1# KING86611
谢谢楼主的分享...楼主的心得总结得很好...
...学习学习... 第一个医案真心没看出来寒热错杂,请问热象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