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 发表于 2016-1-11 08:51:00

出类拔萃的止咳专方

选自方国俊、江而 逊医案
    女息,26岁,1992年10月13日初修~
    患者3个月前淋雨受凉,鼻塞流清涕,恶寒,周身酸痛,咳嗽痰多
    服荆防败毒散合杏苏散2剂,诸症显著减轻,唯咳嗽不减。
    因图速效,改用西药,口服病毒灵、麦迪霉素,肌注青
霉素3天,不效;又配合输液7天,亦少效。
    不得已复用中药,先后更医4人,服药20余剂,大多为止咳化痰之
品,并配服中成药如祛痰止咳冲剂、蛇胆川贝液、痰咳净、鲜竹沥等,仍
然咳嗽不止。
    现症:咽喉发痒,咳嗽频频,早晚尤甚,痰少难咯,稍感气紧,时而
呛咳;舌质偏淡,苔白(中根部略厚),脉细带滑。查血、胸透及拍片均
未见异常。
L老师」在肺系疾病中,咳嗽最为常见,但棘手者亦不少。俗石“名
医不治咳喘”,是怕治不好而有损声誉。因为有的病人总以为咳嗽都是小毛病,你连咳嗽都治不好,还治得好
“大病”吗?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而时至今日,犹不敢保其“十全”,此
中甘苦事,得失寸心知!
    [学生甲〕咳嗽若迁延失治,有时就很难理清头绪.如本例外感咳嗽,
迭用中西药物乏效,迁延3个月,很容易诊断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老师]从病史看,初为风寒感冒兼咳嗽,服荆防败毒散合杏苏散后,风寒表证显著减轻,唯咳嗽不减。
      此时若撤去辛温发散,而以宣疏肃降为主,辅以化痰止咳,可能会很
快好转。但病人止咳心切,改用西药稀释痰液、抗菌消炎,及复用中药专
事止咳化痰等,均失于宣疏肃降以逐邪外出,致令风邪恋肺,而迁
延缠绵。
      再从现症看,咽痒则咳,气紧呛咳,痰少难咯,苔白,脉细带滑等,
亦是“风邪恋肺、肺失宣肃”之象。治之者宜遵“咳无止法”及“不止
咳而咳自止”之古训,无论病程久暂,皆宜以宣疏肃降为主。
      若但见病程较长便套用“久咳多虚”、“久咳多内伤”,则误诊误治矣。
    此虽迁延3个月,仍属风邪恋肺,肺失宣肃之证。
    予疏散风寒、宣肃肺气之金沸草散加减:
    旋覆花lOg(包煎),白芍12g,生甘草Sg,荆芥15g,苏叶IOg,前胡
lOg,法夏lOg,杏仁lOg,白芥子lOg,桔梗log 2剂。
    二诊:咽痒消失,咳嗽大减,咯痰爽利。
    上方合止嗽散加减:旋覆花IOg(包煎),白芍12g,生甘草5g,荆芥
10g,桔梗lOg,炙紫苑15g,炙百部IOg,前胡IOg,杏仁lOg,仙鹤草
30g 3剂。
      三诊:白天已不咳嗽,唯夜间偶尔咳几声。
      转用民间验方“止咳十一味”善后:    当归、川芍、法夏、获荃、陈皮、生甘草、桑皮、青皮、杏仁、互味
子(捣碎)、川贝母(轧细吞服)各6g 2剂,未服完而咳止。


zhuhaoyu123 发表于 2016-1-11 08:53:00

    〔学生乙]据我所知,中医高校内科学教材所载的治疗风寒咳嗽的首
选方,二版教材为金沸草散,五版教材则罗列杏苏散、三拗汤、止嗽散
等.有点令人无所适从。老师何以独选金沸草散呢?
    〔老师〕一种治法可以统率很多首方剂,这就给初涉临床者带来了困
惑:到底哪一首是高效方?有人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并非每一条都
是捷径呀!
    据我临床验证,以上诸方化裁恰当,虽皆可以治疗风寒咳嗽,但是疗
效有所差别,而以金沸草散疗效最佳。
    [学生乙]为什么呢?
    〔老师1金沸草散与其余诸方一样,体现了疏风散寒、宣肃肺气的治
法,而其特异性在于金沸草(现代多用旋夜花)、白芍、甘草3味药的关
键性作用。
    古今阐释旋覆花者,大多以为其只有消痰降气之功,是囿于“诸花皆
升,旋极独降”之谚。不可否认,旋覆花肃肺降气、豁痰姆饮之功是颇宏
的(病人服后往往有胸脆滞气下降之感)。
    但其不可埋没的功效还有:其味辛,辛者能散能横行,而能宣散肺气
达于皮毛,一降一宜,便可恢复肺主制节之权;其味咸,咸者人肾,而能
纳气下行以归根,使胃中的痰涎或水饮息息下行而从浊道出,不复上逆犯
肺,便可恢复肺的清虚功能态。
    可见旋筱花一味药之功,竟可使肺胃肾三脏戴泽,上中下三焦通利。
    而白芍配甘草为“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能滋养肺津,舒缓肺气。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故用本方时,诸药均可损益,唯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为不可挪移
之品。
      〔学生丙]老师是怎样悟出此中奥妙的呢?
      f老师」这全是江尔逊老中医传授的。江老早年体弱,经常咳嗽,每
用止嗽散、杏苏散、六安煎等取效。但有一次咳嗽,
寸效。咳嗽频频,咽喉发痒,痒则咳嗽,迁延旬余。
    他查阅方书,见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中说:
遍用历验诸方,毫J
“轻则六安煎,重则金
沸草散”。便试服1剂,咳嗽、喉痒即止。他感到惊异,便用于别人,亦
收捷效。几十年来,江老治疗咳嗽,无论新久,亦无论表里寒热虚实,都
喜用本方化裁。有的病人咳嗽缠绵2一3个月,几乎遍用中西药物乏效,服
本方数剂而安。以致病人间辗转传抄本方,竟亦屡有霍然而愈者。
    [学生丁]但古医书上有两个金沸草散。一见于((南阳活人书》,由金
沸草、前胡、荆芥、细辛、筱答、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一见于《和剂
局方》,方中无获羊、细辛,而添麻黄、白芍。此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旋搜花汤,又在《和剂局方》金沸草散的基础上添加杏仁、获荃、五味
子。不知江老临床用的是哪一个金沸草散?
    〔老师〕江老使用金沸草散,并不拘守某一方,而是综合取舍三方,
以及随证合用六安煎(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和桔梗汤(桔梗、甘草)。
    学问之道,贵与年俱进。江老使用本方几十年,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
效的加减方法,有的加减方法还方中寓方,大大地拓宽了本方的适
用范围。
    如乍寒乍热,加柴胡、黄荃(小柴胡汤意);高热气喘,加麻黄、生
石膏(麻杏石甘汤意);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射干(银翘散意);痰
多稠勃,加浙贝母、瓜篓仁(贝母瓜萎散意);哮喘痰鸣,加苏子、草劳
子(苹劳大枣泻肺汤意);发热恶风、自汗,加桂枝、厚朴(桂枝加厚朴
杏子汤惫);久咳不止,加紫苑、百部、批把叶(止嗽散意);体虚易感
冒,加黄茂、白术、防风(玉屏风散意);脾虚食少或便塘,加党参、白
术(六君子汤意);痰涎清稀,头眩,心下满,加桂枝、白术(菩桂术甘
汤意)。
      〔学生甲〕金沸草散的化裁方法这样多,表里寒热虚实都有,初涉临
床者很难全面掌握使用,能否化繁为简,使之简捷实用呢?
      〔老师〕其实江老的化裁方法还不止这些,有的是为失治或误治而设,
也有照顾体质的;且均从临床实践中来,又能有效地重复使用。
      所以我认为,与其削足适履地“化繁为简”,倒不如扎扎实实地把好
风寒咳嗽这一关。大家知道,咳嗽一证,外感居多;外感咳嗽,风寒居
多。而治疗风寒咳嗽,倘能恰当地遣选疏散风寒、宣肃肺气的方药,多能
迅速获效。今人有谓“截断”者,亦是此意。果真如此,金沸草散的那么
多化裁方法还有多少用武之地呢?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江老曾秉笔直书道:有一见发热(或体温升高)便断为“风热”或
“痰热”,而直用桑菊或银翘辈,或径用清热化痰药及抗生素;有因喉痒或
痰少难咯便认作“风燥”或“阴伤”,而态用润燥或养阴方药;有因久咳
不止便认作虚咳,而屡进补益药物者。凡此皆因失于及时疏散、宣肃,而
致咳嗽迁延缠绵,甚则转成劳嗽。张景一岳亦曾愤激而言:“俗云伤风不愈
变成劳,夫伤风岂能成劳”?
      〔学生乙〕金沸草散化裁治疗外感咳嗽,其治愈率大约有多少?
      [老师」80%以上。
    〔学生乙1治不好的改用什么方药呢?
    [老师〕据我临床观察,服本方疗效欠佳者,约有三种情形:一是旋
覆花的药味苦涩难咽,有的病人服后易呕逆,因惧呕而不能竟剂;二是有
的病人愈后几天又复咳(症状较轻);三是有的病人总是遗留一个咳嗽
“尾巴”,偶尔咳嗽几声,如本例便属之。
    谚曰:“甘瓜苦蒂,物无全美”,世上岂有“十全”之方药?我的处理
方法是:服之易呕逆者,可嘱其少量频服;若仍呕而惧服者,则改用陈士
铎的舒肺汤(桂枝、苏叶、桔梗、甘草、获荃、天花粉)合六安煎。若愈
后几天复咳者,可继服柴胡桂枝汤加炙紫莞、蝉衣、木蝴蝶。若遗留咳嗽
“尾巴”者,则继服“止咳十一味”(本案三诊方),此方流传在民间,原
治肺结核咳嗽。20余年前我偶然移治1例外感咳嗽,外症已解,咳减而旬
余不止者,1剂咳止。尔后治验渐多,便作为外感咳嗽的“扫尾方”来使
用。本方药味十分平淡,但组合离奇,很难强为之诊解。
    还须说明的是,极少数外感咳嗽病人,初服金沸草散化裁,咳嗽虽
减,但继服“止咳十一味”后,却不能扫尾,渐渐干咳无痰,夜间加重,
舌净无苔。此时可试用我拟的“顽咳方”:玄参15g,麦冬15g,五味子
6g,生甘草6g,桔梗lOg,仙鹤草30g,炙紫苑30g,桃仁lOg,红花6g,
芦根30g,生牡砺30g。若个别病人服本方2剂后,干咳减轻而不止者,可
与清燥救肺汤交替服用,以收全功。

admin 发表于 2016-1-11 09:12:00

    女忘,35岁,1991年11月23日初诊。
    宿患慢性咽炎,久治不愈。平时咽喉干涩,微咳。2个月前因重感冒
引发剧烈咳嗽,住院7天,中西药配合治疗,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咳嗽
不减轻。
    乃自动出院服中药,先服金沸草散数剂,咳嗽反而加重;继服止嗽
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10余剂,亦似效非效。
    现症:咽喉干涩,不时发痒,痒则呛咳,愈咳愈烈,气促面红,涕泣
俱出,连咳数十声不止;痰少而呈颗粒状,极难咯出;昼重夜轻,人睡很
少被咳醒,但次晨起床后又剧烈呛咳不已。纳尚可,舌质偏淡欠润,脉象
无明显异常。

芭窗夜雨 发表于 2016-1-11 09:13:00

    [老师〕本例喉痒呛咳,其病名为“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其咳嗽
的根源和主要病位在咽喉部,而不在肺
    其主要证候是:咽喉干燥、发痒,痒则咳,咳则呛而持续不断。这是
病位在肺或其他脏腑的一般性咳嗽所不具备的特征性证候。
    大家知道,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通过咳嗽而排除呼吸道
的异物或病理产物,可以暂时恢复呼吸道的通畅。所以咳嗽一阵之后,患
者多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但喉源性咳嗽则不然,愈咳愈不舒服。因为愈呛咳,则咽喉愈干涩,
也愈容易发痒;反之,咽干涩、发痒又容易诱发下一轮呛咳,如此形成恶
性循环。
    我早年治疗此等咳嗽,亦只知治肺,用止嗽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
冬汤等无效,有时换方七八首亦似效非效,技已穷矣,病人还埋怨不已。
    现代中医喉科莫基人干祖望老先生积60年之经验而言曰:“如其把本
病作为一般咳嗽而混为一谈,治疗效果必然无法满意。因为其所治者为无
辜之肺而非病灶所在的喉”。语出惊人,掷地有声!临证者当奉为圭泉,
切莫等闲视之!

我也不知道啊 发表于 2016-1-11 09:14:00

    考虑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之“喉源性咳嗽”。
    病程虽历2个月,脉亦无浮象,但因治不得法,尚有浮邪。
    其治疗方法,宜祛风润燥。
    试投喉科六味汤加味:
    荆芥、防风、桔梗、生甘草、薄荷叶、僵蚕、白马勃、射干、蝉衣各
6g,木蝴蝶15g,鲜梨皮SOg,3剂。
    煎服法:冷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连煮2次,约得药液
1000m1,混匀代茶频饮。
    二诊:喉痒呛咳稍减,咯痰较前爽利,口不干而咽喉干,频饮药液,
只能暂濡,移时又干涩。
上方合养阴清肺汤,冀其祛风润燥,养阴生津:
荆芥、桔梗、生甘草、僵蚕、蝉衣、丹皮、川贝粉(吞服)各6g,生
天冬、麦冬、白芍、木蝴蝶各15g,柿饼30g,鲜梨皮SOgo
效果:服3剂,咽喉干燥、发痒、呛咳均显著减轻;服至10剂基本消
唯晨起干咳几声,或咳出少许私痰。
改予六和汤合参荃白术散加减以善后。

admin 发表于 2016-1-11 09:15:00

    [老师〕《内经》云:“五气为病··…肺为咳”。后世医家为了执简驭
繁,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为外邪犯肺,以宣肃肺气为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
波及于肺,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兼宣肃肺气。
    而本例喉痒呛咳,乃风燥伤津液之证,故用药性偏温燥的金沸草散数
剂后咳嗽加重,这容易理解。但改用止嗽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
10余剂,亦似效非效,就不大好理解了。
    据临床观察,止嗽散温润平和,不寒不热,疏风祛痰,宣肺止咳,颇
适宜于新久咳嗽,疗效确切。而清燥救肺汤宣肺降逆,清燥润肺;沙参麦
冬汤甘寒生津,清养肺胃。此方药虽不完全契合风燥伤津液的病机,也相
距不远。但本例喉痒呛咳为“喉源性咳嗽”。其咳嗽的根源和主要病位在
咽喉部,而不在肺。
      〔学生乙」“喉源性咳嗽”这一病名,中医教材上未见到,不知载于哪
一本医书?
      仁老师〕据干老先生考证,喉源性咳嗽这一病名在古代文献中似乎尚
未见到。于老认为,元代《丹溪心法·咳嗽十六》谓“干咳嗽,难治。此
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中,邪在中”,似乎与本证相类似。
      明代《医学纲目》的干咳嗽,《医学入门》的干咳,《证治汇补》的
郁咳等,也类似于喉源性咳嗽。
      近年来有关本证的报道时有所见。限于阅读范围,我所看到的首先使
用这一病名的是干祖望老先生。而其辨证论治方法,干老已写人《现代中
医内科学》一书之中。

lyy 发表于 2016-1-11 09:16:00

      l学生乙」咽喉属肺系,治肺即可间接治咽喉,怎能说“所治者为无
辜之肺而非病灶所在的喉”呢?
    〔老师〕“咽喉属肺系”一语不确切。咽主地气,属脾胃;喉主天气,
属肺。从整体上讲,治肺可以间接治喉,但只宜宣发,而不宜肃降肺气。
大家知道,一般咳嗽为肺失宣肃之职,月市气上逆,当选用既能宣发又!
能肃降肺气的方药,如金沸草散、杏苏散、止嗽散等。而这些方药中的肃
肺降气、化痰止咳之品,如旋覆花、半夏、杏仁、紫苑、百部、冬花等,
就不适用于喉源性咳嗽。
    为什么不适用呢?因为喉源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
濡养,而不存在或基本上不存在肺气不降这一病机。正如干祖望老先生所
说:“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于燥。其所以干燥,由于液不养咽,
津不濡喉。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痒则酿成本病,此其一。‘诸痛疮
痒,俱属心火’。干生燥,燥生火,火生痒,这是另一个由津枯而造成作
痒的途径,此其二。这是由慢性咽炎导致喉源性咳嗽的机制”。〕
      由此可见,喉源性咳嗽虽与肺有一定的关系,但与般性咳嗽相比
较,不仅病位不同,病机也不同,怎么能混同施治呢?
      由此想到:局外之人,甚至有些局内之人老是抱怨中医病因病机学说
抽象、笼统、含混。其实只要认真地清理整顿一番,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可
以表述得具体、清晰甚至精确的。

胆囊无敌 发表于 2016-1-11 09:17:00

    〔学生丙」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代表方是什么?
    〔老师」养阴清肺汤。此方载于喉科专著《重楼玉钥》,本是治疗阴虚
白喉之方。此方养津生津之力颇宏,可以借用于治疗喉源性咳嗽。
    方中内寓增液汤(生地、麦冬、玄参),润肺复滋肾,稗金水相生,
泉源不竭;又内寓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既能滋养脾阴,惮脾气散
精,上归于肺,洒陈于咽,又能缓急解痉,而减轻呛咳。
    此外,方中还有丹皮凉营,贝母化痰,薄荷散结。前面有人提到,清
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亦为养阴生津之方,应当有效。但经临床验证,除
」卜加减恰当,否则疗效不佳,倒不如用养阴清肺汤为好。
    不过,本病之喉痒呛咳多因外感诱发或加重,纵然迁延已久,亦往往
兼夹浮邪,所以使用本方时,多合用六味汤(荆芥、防风、桔梗、甘草、
僵蚕、薄荷)化裁,或先用六味汤加味打头阵,待扫荡浮邪之后,再缓用
养阴清肺汤缓图之。
    〔学生甲」六味汤是治疗风寒喉疥方,用于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
之证竟见效,更不好理解。
    〔老师l若真是风寒喉痹,用六味汤时须加辛温药以散寒开痹。本方
载于《喉科秘旨》,治喉证初起,不论红白,皆可加减应用。
    细析方中6味药: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痉;
晴梗苦平,祛痰利咽;生甘草甘平,清火解毒;僵蚕咸辛平,祛风散结;
薄荷辛凉,疏风散热。
      综合观之,全方药性归于平和,不寒不热,而能疏风祛痰,散结利
咽。故无论风寒、风热、风燥,皆可加减应用。
      如风寒加苏叶、细辛,风热合翘荷汤,风燥合养阴清肺汤等〕
      附带言之,几年前医界有人宣称自拟一首治疗慢性咽炎新方,治愈
率、有效率相当高,不少报刊相继报道。而检视其“新方”,竟然就是这
首六味汤!

淡淡的蓝天 发表于 2016-2-19 00:14:00

学习。。值得反复推敲。。

呼啦啦 发表于 2016-3-4 12:31:00

请问这二味是什么药:获荃、互味子(捣碎)?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出类拔萃的止咳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