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有内容,全部转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适用,不作为治疗指导,如需就诊,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麦德威跟腱靴
查看: 515|回复: 29

带状疱疹特效方

[复制链接]

375

主题

1845

回帖

6350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6350
发表于 2005-6-25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带状疱疹特效方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带状疱疹多了起来,仅把我治此病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供大家临床参考。题目是沿用了王渭川老中医临床经验集里的题目,并非我自己故弄玄虚,明者鉴之。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等,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外科书中介绍的治法很多,但有特效者也并不多见,内服方多倡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处方来治疗,我刚学医时也曾数次应用过,效果也并不理想。后来见王渭川老中医介绍带状疱疹特效方,试用几例,效果确实很好,一般三天--七天左右结疤,十天左右痊愈,并能立止疼痛。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此方就是《医宗金鉴》外科中的二味拔毒散。方用:白矾,雄黄各等份,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郭按,干则再涂)《金鉴》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蘸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但并未言及治带状疱疹(缠要火丹)。
我自从得此方,屡屡用于临床而收效甚捷,88年12月,我在福洞,患者常xx,女,43岁。93年10月4日八家子丛xx,女,50岁。葛xx,男,15岁,症状更重,前胸,后背,上臂几处同时大片疱疹,火灼样疼痛,当时我都用此方治愈。95年至96年,我在皮防站,共治疗近二十名带状疱疹,其中数例症状都很重,用此药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应用来看,如果在刚起的阶段就快用此药,基本上可以不必配用其他药物,但对治疗不及时,已经形成较大面积疱疹和溃疡者,应结合其他疗法(比如西医的常规疗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方可以称得上是药简效宏的一个好处方,使用时用香油调涂也可以,但我的经验不如用凉开水,因为用水涂上干的快,有利于快点结疤,且不宜弄脏衣服。
至于用香油还是用凉开水来调药,有时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刚开始,皮肤没有化脓,用凉开水调药,结疤快,好的也快。但如果皮肤已经化脓,用凉开水调药往往在皮肤上结成一层厚疤,就会形成疤下化脓更加厉害,所以在头几天应该用香油调药,待炎证消退后,脓液渐清,再用凉开水调药,效果才好。治疗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其它情况,我也不能一一预料,相信大家会随证处理的,我就不多说了。
  
  二~~一年八月六日,我到书店闲玩,偶翻邹孟成老中医所箸《三十年临床探研录》一书,见书中论及治疗此证之内服验方一首,乃是遵照孙一奎《医旨绪余》一书中治胁痛(此案乃典型的带状疱疹)的验方,并说自得此方后,治带状疱疹几无不验者,无论患者症状有多严重,都在三天左右即愈,并节录《医旨绪余》一书原案以证明之。余归家后急检四库全书光盘,果见此案,今也录之于下,以资参考。
胁痛:
余弟於六月赴邑,途行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疹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未,井水调敷,仍于前方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郭按:百数,是用百做单位来数,不是一百个,显然有点夸张)
予心甚不怿,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观脉案药方,哂曰:切脉认证则审矣,(郭按,审矣,在这里是对的意思)制药定方则末也,夫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病势有烧眉之急,磊卵之危,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是谓驱羊搏虎矣。且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以故痛转增剧。水泡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传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至于自焚即死矣,可惧之甚。
为定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就得睡,至子丑时方醒,问之,已不痛矣。乃索食。予禁止之,思邪火未尽退也。急煎药渣与之。又睡至天明时,微利一度,复睡至辰时,起视,皮肤之红皆已冰释,而水泡疮也尽敛矣,后也不服他药。
夫病重三日,饮食不进,**不辍口,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夫瓜蒌味甘寒,经云:泻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於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瓜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至于流通,故痛自然止也。

以上是孙氏原案,(按:以上医案在续名医类案一书中也有转载,我也看过数遍,也知道是现代的带状疱疹,但因为没有重复验证的医案,所以我在临床上一直没有用过)。
 
 邹孟城说:余得此方,喜不自禁,盖“医家之病,病道少”。为医者能多一治病法门,则病家少一份痛苦。……未几,疱疹流行,余于数日内接治五六人,无论证之轻重,皆以上方加板蓝根15克予服,惟全瓜蒌不用如许之多,改为重者30克,轻者15克,中者21-24克,其收效之速,“真可谓之神矣”。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率皆痊可。
后凡遇此证者,概以此方投之,无一例不效者。余所治病例中,病灶面积最大者几达胸部之半,理疗一月未愈,服上方一周即退净。而其得效之迟速,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故凡体质壮实者,瓜蒌用量宜适当加重,药后若轻泻一二次,则见效尤速。……关于甘草,余有时仅用3克,同样有效,而红花每以1·5克为率,并不多用,而屡收捷效。
郭按: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则典型的带状疱疹患者,而孙氏以胁痛命名此案,古人的认识,当时也只限于此,而他的师傅也认不出此病就是带状疱疹(缠腰火丹),可见对于皮外科也并不精通。虽然如此,但并未妨碍他用中医的理论来指导并治愈了此病。(虽然他引用的五行理论来解释此病比较牵强)。
用现代的知识来解释此病,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那么现代的医生在治疗此病的时候,第一就是要抗病毒,即使是古代的中医,对于此病,也是认为属于火毒和湿热,治疗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清热解毒,我不知道这位黄老先生为什么就选用了瓜蒌来治疗如此厉害的“炎证”。若要说是取瓜蒌的柔润兼清热作用,那么中药里面有此作用的决不止瓜蒌一味。
且瓜蒌,中医用此并不在清热解毒一面,中药学中也不把它归之于清热解毒类中,正如案中所述,若只从理论上来讲,前医所用方药并无差错,并外用白矾水调涂,也应是顺理成章的方法,但都不见效,可见此病确非一般的方药所能奏效的。这一点在我们现在的临床上也能证实,现在虽然已有不少的抗病毒药,但治疗此病效果并不理想,中医治疗此病的内服方药也不少,但也收效甚微。
瓜蒌一药,可以用来治疗乳痈之类的“炎证”,但也多与蒲公英,皂角刺,乳香,没药之类配合应用,在皮外科中用治“热游丹赤肿”:栝楼未二大两,酽醋调敷之(产乳集验方)我也仅于《中药大辞典》中一见而已。而黄老先生径用瓜蒌来治此病,且胸有成竹,不再剂而愈,是偶然呢?殆别有秘授耶?
 虽然以上所述我也作不出很好的解释,但有一点是能肯定的,那就是治疗带状疱疹必须有专方专药,本篇一开始介绍的二味拨毒散,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效果很好,但在此案中,前医也曾用白矾外用调敷,并不见效,我在临床治疗此病时,也曾碰到过数例单用雄黄调敷不效,而我继用二味拨毒散收效仍很好的病例,似乎也能说明这一点,那就是药物的配伍,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缺一不可(当然也有单味药即可奏功的)。
由此而论,“瓜蒌甘草红花汤”大概也可以算是一首治疗带状疱疹的专方,而邹孟成老中医于此方中加板蓝根,这也可以算是古今医学思想(或说是用药方法)的结合吧。
我学用此方之后,曾按邹老所论,治过一例,该患者的疱疹长于面部,延及头顶及头发内都是,在医院中住院一周,症状越来越重,后来找我治疗,我见情况很重,加用了此方,感觉效果很好,但由于病例太少,不足以说明什么,希望大家在临床中继续验证之。
带状疱疹虽然已好,但留下了后遗证,患处局部仍然疼痛的十分严重,此时可以用治带状疱疹后遗证方:方用丁香9克,郁金9克,柴胡9克,枳壳9克,川芎9克,赤芍9克,板蓝根30克,甘草9克(疼痛严重者可加用五灵脂,蒲黄,冰片少许共为未,装胶囊,一次3-5克,水送服。按:这是学了邓铁涛老先生的五灵止痛散方意)曾用此方治疗数例,效果还算满意,方中郁金与丁香属于十九畏,一般的方书中不让一起应用,但我已试治过五六例患者,并无明显副作用,可以使用。(以上方是抄自中医杂志上的经验方,我忘了作者的名字,在这里只能说一声对不起)。

0

主题

1759

回帖

1969

积分

主任医师

积分
1969
发表于 2005-6-25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多谢了。有病例得试试啦。

1

主题

206

回帖

234

积分

住院医师

积分
234
发表于 2005-6-26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病例一定试试!

375

主题

1739

回帖

4948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4948
发表于 2005-6-27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人乳涂在带状疱疹上能立即止痛(止痛时间为一,两个小时左右或者更久一点.),但只是限于止痛,并不能消除疱疹所引起的红,肿,痛以及蔓延.这点是本人亲身验证的,我儿时就曾得过这病.

edited by 帆 on 2005-6-27 at 02:27 PM

0

主题

1790

回帖

1985

积分

主任医师

积分
1985
发表于 2005-6-27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蛇莓、鹅不食草、捣汁涂患处效果还可以。

366

主题

1735

回帖

5944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5944
发表于 2005-6-28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带状疱疹和水痘是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不同的临床表现。原发感染为水痘,继发感染即带状疱疹。水痘流行时,对这种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经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经血行传播,发生水痘。但大多数患者被感染后并不发生临床症状(隐性感染),而成为带病毒者。这种病毒有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在神经细胞内,当人们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患感冒、外伤,恶性肿瘤、神经系统障碍以及过劳等,病毒即被激发并在神经细胞内大量繁殖,并延神经纤维扩散蔓延,移动到皮肤引起炎症,形成带状疱疹。
可选用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丹参、红花、桃仁、白芍,同时加用延胡索、金铃子、广木香以理气止痛,鸡血藤、络石藤以通经活络,然后按照患病的不同部位,加用“引经药”,以增强药效。所谓引经药,就是能引导所用药物集中到发病部位的药物。如果皮疹发生于面部和颈部,加用白芷,胸背部加用龙胆草,下腹部、下肢加用牛膝。再观察患者舌象,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脉虚无力,系久病气虚所致,再加用党参、黄芪等补气药;舌质红,舌面光而无苔,脉细速,为阴虚内热所致,可加用沙参、生地等养阴清热药。上述药物,一般每天一剂,连服一个月为一疗程。
  利用中医疏通经络的原理,穴位注射也是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好方法。穴位注射的药物可采用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根据带状疱疹所累及的不同神经阶段而采用不同穴位,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可选用颈后部的风池穴;颈胸部神经阶段可选用上肢的曲池、支沟、外关、内关穴;腹部、下肢神经阶段可选用下肢的风市、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
           另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为因情态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分热盛型、湿盛型、肝郁气滞型。
  热盛型:表现为疱疹红赤,灼热疼痛,兼见口干口臭,烦躁易怒,大便干,治宜泻肝胆实火,清热利湿解毒,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汤药用龙胆草10克、连翘15克、生地50克、泽泻10克、一前子(包煎)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湿热型:疱疹黄白,疱壁松弛易破,渗水糜烂,兼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和中,可用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炒白术12克,猪苓12克,黄柏12克,泽泻2克,滑石12克,赤苓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肝郁气滞型:多见老年人,疱疹消退后,仍后遗神经痛,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成药可选用加味消遥丸。
  也可用简便方,效果也不错。
  ①自采马齿苋、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各30克,洗净后水煎服,每日一剂。此药简力专,一般10天左右可自愈。
  ②云南白药用白酒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3—5次,同时内服0.3克,每日4次。
  ③鲜鞭蓉叶或马齿苋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每日2—3次。
  ④南通蛇药片适量,加50—60度白酒调成糊状擦患处,并内服,每次5片,一般4—5天可痊愈。
  ⑤石灰粉适量,鸡蛋清1个,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1—2次。
  ⑥鲜丝瓜叶或仙人掌捣烂后涂敷患处。
  另据报道,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显效快,后遗症少。
  方法是:紫龙汤即紫草15克,龙胆草15克,生地20克,黄芩10克,山栀15克,生苡仁3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杭菊12克;发于腰腹,下肢者加苍术15克,牛膝15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牵15克,珍珠母30克;失眼者加柏子仁15克;年老体弱者加党参15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半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辅以西药病毒唑针0.2肌注,每日一次,维生素B1250m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7天,疼痛难忍者可用芬必得胶囊0.3克必要时口服;患处外搽三黄洗剂或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另用频谱仪或神灯照射患处,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治愈率可达98.46%,治愈时间为7—8天。
  未患带状疱疹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防止感染。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劳逸适度,注意精神调理,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生活、工作中各种矛盾,避免情绪激动及不良精神**。饮食宜荤素适量,不饮酒,多食蔬菜水果,保持消化道通畅。
  患了带状疱疹的病人,内衣应注重洁净柔软,以防摩擦而引发剧烈疼痛;防止水泡划破,保持患部清洁,避免触摸搔抓,以免继发感染。
  当然,患了带状疱疹,还是应首先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防有其它严重的疾病伴发,并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才更安全更有效。

edited by 翡医生 on 2005-6-28 at 12:06 PM

370

主题

1736

回帖

5672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5672
发表于 2005-6-28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有所升高,一些中老年人在过度疲劳、精神创伤,或者患有各种器质性疾病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潜伏在人体内脊神经纤维里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跃起来,生长繁殖,侵犯人体背部的脊神经节和感觉神经纤维,导致脊神经节和感觉神经纤维发生炎症和坏死,于是就产生了剧烈的神经痛,这就是带状疱疹发生神经痛的原理。
       中医中药治疗也是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好方法。带状疱疹所发生的神经痛,中医认为是由于热毒阻遏经络,导致人体气血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以清热解毒、通经活络、行气化瘀,疾病后期加以补气补血、养阴清热。

366

主题

1735

回帖

5944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5944
发表于 2005-6-30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痘乃感邪而发,带状疱疹则是感而不发,内郁于里,同源而异病。水痘责之于肺,带状疱疹责之于肝,“诸痛疮痒,皆属心火”,因而,带状疱疹病在心肝二经,我平常所见,无非火毒、肝郁、血瘀,治疗则泻火、舒肝、通瘀,无论何种证型,一率加苦参10---30g柴胡30g栝楼30g蜈蚣研末1/2条/次姜黄10g,疗效比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好得多,后遗症也少。
栝楼一般用于清热化痰、开通郁痹,其根天花粉性稍平和,兼能生津,栝楼舒肝则用的少,其实功效很好,栝楼贝母清痰,栝楼枳实、栝楼薤白、栝楼半夏治胸痹。本草多言入肺、胃、心、大肠经,而其治乳痈、退黄疸、消胀却很少被提及入肝经,在我个人愚见,这均是其舒肝通滞之功(包括治胸痹)。扯远了,仅供大家参考。

361

主题

1668

回帖

6779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6779
发表于 2005-7-30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疱疹破溃了是不能用外治的,否则会引起继发感染,后果不堪设想,请大家临床用药时慎之!

10

主题

1680

回帖

188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89
发表于 2005-8-8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十分简便廉验的方法哦:用鲜苦瓜叶适量捣烂后外敷,有奇效!不信可以试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学隧道

GMT+8, 2024-12-24 02:59 , Processed in 0.0991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