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gu 发表于 2021-12-22 09:14:46


  选择{辨证论治}还是{方证相应},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价值取向]的体现。
  如果把自己定位为{亡羊补牢/见招拆招}的“医匠”,追求{力挽狂澜/效如桴鼓}的“成就感”,自然会推崇{简捷易学/特证特解}的{方证相应},而抛弃中医通过{摄养防治/理法方药}全程整体地维护健康寿命的[核心价值]和{未病先治/治病求本}的[核心优势]了。
  
  在迫切渴求成功、心绪浮躁、看重短期回报的氛围,和快餐文化的影响之下,高调宣扬{方证相应}的优越性和{医术崇拜/唯技至上}的理念,能够迎合一些年轻的中医师急于树立口碑,以及一些久病的中医爱好者急于摆脱疾苦的现实需求,有不错的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求知 发表于 2021-12-22 09:19:28


  〈南京中医药大学〉郑晓红
  《中医文化研究的时代思考》一文中的一段话,值得深思:
  中医学被肢解,核心价值分解
  近20年的中医临床及科学研究,使得中医学已被肢解为中医、中药、针灸、养生保健、中医文化等各自传习运行的“体系”。中医不通中药、针灸,针灸不懂中医、中药,中医、中药、针灸都不懂中医文化,已司空见惯。中医与中医文化被割裂,我国具有完整的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理论体系被分割,中医文化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被分解,中医文化实力弱化的直接后果,是中医学将不断沦为一门低水平、经验性、不稳定、没有多少科学性与学术价值的医疗保健技能 [2] ,而即便是一门医疗保健技能,其使用价值也正伴随着韩医、汉医的蜂起兴旺而衰减、削弱。中医是5000年中医文化根系的枝干叶花,中医文化根深脉畅,中医才能叶茂花香,中医的核心价值观方能涵养于中、弘扬于外,原创力和生命力才能不断显现。确立了中医文化之于中医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其是中医学的实力部分,中医才不致被简单复制、移植、嫁接,这一点必须成为中医人和中国人的共识。

汤一笑 发表于 2021-12-22 09:23:16

心宁2019 发表于 2021-12-22 06:30
汤同学说肖的言论是方证派300年来的少有之卓见。
2同学说辨证论治的提出不过几十年。
他不是贬,而是你觉得他贬。
肖只不过说,他读《伤寒论》,觉得著者原本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应对思路。

我的小腰 发表于 2021-12-22 09:25:56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1-12-22 09:41 编辑
说这么多都是P话!都这么闲吗?人家病人多还阴阳怪气踩两脚,连病人也踩,好像人家都是蠢货!
一套一套的,书店里一墙看不到边的中医大作,“大师”满天飞,中医“振兴”了?
肖:“小伙伴们,有种就到大型的体制内的西医院去!拿出疗效来,让西医认识中医!让西医院认识中医!让病人认识中医!当大众都很为中医对自己很重要的时候,中医就有了尊严,就不需要振兴了。作为一个中医,整天有事没事让人家给振兴着,这不是什么好滋味啊!”

rivervally 发表于 2021-12-22 09:30:56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1-12-22 09:38 编辑
  
  技术可以被复制,可以另起炉灶独立研究,可以一日千里后来居上。
  
  而优秀文化的形成是时光与智慧的沉淀,不能被复制,只能被同化。
  
  文化自信才是最根本的自信,丧失了文化自信,就不会有技术自信。
  

黄精 发表于 2021-12-22 09:36:32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1-12-22 09:39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1-12-22 09:30
  
  技术可以被复制,可以另起炉灶独立研究。
没有技术,没有病人,你自信什么?!啊Q吗
真有技术,病人追捧,还要天天提自信?

王晓军 发表于 2021-12-22 09:42:19

肖老师提出等级概念,挺好!伤寒论研究应用本来就是分等级,分段位。
对于初学者重视方和证候的关联,无可厚非,也是快速学习的捷径。
但捷径毕竟还是捷径,若是守着初段不再锐意进取,也没什么好讲了。
若是继续往深里走,捷径终归会走完,会走到无人区,会无路可走。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用白话讲,就是初中数学老师说,该教你们的题型,都教完了。之后遇上新的题型,就靠你们自己琢磨了。
怎么琢磨?人人都走过这条路,不用我多讲。
我89年中考,数学是满分,平时也不怎么刷题。中考最后一道几何题确实难,没见过!
怎么办?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就靠基本功了,平时滚瓜烂熟的定理、公式,反复去套啊!出题老师还能脱离这些范畴吗?
所以,学习伤寒论入门极简单,可以说是零门槛。但越到后来越难,规律不好掌握。
在论坛混久的朋友都知道,有几个敢讨论条文的。
说到因果关系,尽管教材尽可能的归纳出因,然后推导出果。这个已经不简单了!
可以说是浓缩了历代伤寒学说的经验和成果,问题是这些东西是否为张仲景本意呢,还是要打问号?
所以,伤寒论的条文,简单理解就是数学题型。死记这些题型,也能考试,也能应付一些病人。
问题是出现新的题型怎么办?合方是一个办法,能解决一部分。
但终究绝大多数的人,无法通过这些题型倒果为因,推导出定理和公式。
没有定理和公式的加持,就看不清矛盾的主次,分不清表里。只能停留在对伤寒论的初级应用。

fangyuyuxi 发表于 2021-12-22 09:47:02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1-12-22 09:51 编辑
汤一笑 发表于 2021-12-22 09:36
没有技术,没有病人,你自信什么?!啊Q吗
真有技术,病人追捧,还要天天提自信?
...
  你理解错了,{不唯医术}不等于{不要医术}。
  道是价值观,术是方法论,以术载道,以道驭术。
  应该十年苦读练厚积薄发,而不是十天培训班出来就开始接诊。
  应该言语开导、医嘱调养,而不是只开出一张效如桴鼓的方子。

仲师之徒陈云 发表于 2021-12-22 09:47:44

整个学界都注意追求这种东西,会有天才利用经验资料整合和推导出《伤寒论》2.0、3.0、4.0

胆囊无敌 发表于 2021-12-22 09:51:50

本帖最后由 汤一笑 于 2021-12-22 15:25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1-12-22 09:47
  你理解错了,{不唯医术}不等于{不要医术}。
  应该十看苦读练厚积薄发,而不是十天培训班出来 ...
我觉得你不说人话,何不食肉糜?
现在的问题是,医界很多人估计开一百张方,也没有一张效如桴鼓!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肖相如:怎么抓住肯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