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有内容,全部转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适用,不作为治疗指导,如需就诊,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麦德威跟腱靴
楼主: 汤一笑

冯世纶等:胡希恕先生辩方证方法

[复制链接]

9

主题

106

回帖

147

积分

实习医师

积分
147
 楼主| 发表于 2022-1-6 11: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心身医学、缓和医疗、具身认知等等,你可以说都是咱们老祖宗玩剩下的,“我们已经在山顶等候多时了”,但人家是在把这些东西细化、去伪存真、扩展运用,踏踏实实地做事,而我们为何不能?到底缺了什么?

375

主题

1845

回帖

6350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6350
发表于 2022-1-6 16: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辩论这些,不如实实在在学习,多掌握一个方证,多救一个患者,才是菩萨心肠

0

主题

1759

回帖

1969

积分

主任医师

积分
1969
发表于 2022-1-7 1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coorus 发表于 2022-1-6 10:43
“整体思维(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变易思维(运动观)、中和思维(平衡观)、顺势思维(自然观)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西方的研究你了如指掌,中医人的研究、国内的情况你了解多少,只有外国人在研究医学哲学、医学文化?
  即使少数西方顶尖学者的学术研究有超越国内的情况,也缺乏应用这些先进思想理论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基础,这个方面也恰是生长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之上并随着传统文化走向复兴的国人的优势所在。
  看得到别人的发展与成就是好事,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甚至丧失了文化自信则是悲哀。

10

主题

1680

回帖

188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89
发表于 2022-1-7 12: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22-1-6 16:48
去辩论这些,不如实实在在学习,多掌握一个方证,多救一个患者,才是菩萨心肠 ...

  真正的菩萨心肠不是“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而是“但愿世间人无恙,宁可架上药生尘。”

  要接近这样的理想,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没有生态医学的思想,及摄养防治的体系,是难以推动的。

  人民日报发文:病人越治越多,国人养生预防意识淡薄
  https://new.qq.com/rain/a/20210904A015BG00?ivk_sa=1025922x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患者趋之若鹜,一号难求。然而,花教授却并不开心,他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败。


375

主题

1845

回帖

6350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6350
发表于 2022-1-7 15: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coorus 发表于 2022-1-6 10:43
“整体思维(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变易思维(运动观)、中和思维(平衡观)、顺势思维(自然观) ...

意象和直觉是被人家主动限制的思维。
  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正是中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中国人的文化特质,是西方人{重逻辑}爱问{世界是什么}而中国人{重感受}爱问{世界怎么样}的意识根源,是中国文化卓然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独到优势。
  有学者研究认为《黄帝内经》是基于[五行学说}构建起来的,我不这样看,我觉得{经络理论/藏象理论/阴阳理论}及{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三因制宜}的生态医学思想,{象思维}的思维方式,才是内经的主体内容和核心价值。
  因为一部书或者一卷书,通常都会把提纲挈领的内容写在最前面,正如《伤寒论》将“六经之为病,六病欲解时”放在最前面一样。而《黄帝内经·素问》前四篇都没有提到五行,前八篇中只有〈阴阳印象大论〉中提到一次,且并未论述{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理论},仅言五气各自太过所导致的阴阳失衡。
  中医运用象思维方法,结合粗略的解剖知识,建立了藏象理论,对人体脏腑的形态、性质、功能等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探究。
  而经络理论的形成,不完全是外观外证的客观实践经验,也包含内观内证的直觉思维。

0

主题

1773

回帖

2093

积分

主任医师

积分
2093
发表于 2022-1-7 19: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观的还有这多种经脉体系?出土脉学看看有几种?消失的有多少种?藏医的、西方古代的、玛雅的、印度的、多少种?

375

主题

1845

回帖

6350

积分

专家顾问

积分
6350
发表于 2022-1-7 19: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2-1-7 12:38
  真正的菩萨心肠不是“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而是“但愿世间人无恙,宁可架上药生尘。”
  要接 ...

中医的现状就是治未病的上医越来越多,治已病的下医越来越少。

0

主题

222

回帖

237

积分

住院医师

积分
237
发表于 2022-1-8 1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22-1-8 10:49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2-1-7 12:2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西方的研究你了如指掌,中医人的研究、国内的情况你了解多少,只有外国人 ...

原来你对自己支持的东西根本不熟悉啊,藏象、天人合一、三因制宜……无不落实到四时五行六气,五行是藏象的基础,五脏是为了凑五行,六腑是为了凑六气。你如果对这门学问够真诚,应该去钻研一下五行、六气的起源,它们全与天文观察有关,五来自四(祭祀也同样使用这个体系),四来自日地系统,六来自月地系统,幸好五和六没有公约数,否则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简陋的藏象系统。简单之极的东西,被捧得这么高,这就是“文化自信”下极度的自卑造成的,人们宁可神化它也不愿意承认真相。

0

主题

222

回帖

237

积分

住院医师

积分
237
发表于 2022-1-8 1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22-1-7 19:24
中医的现状就是治未病的上医越来越多,治已病的下医越来越少。

  现在“以健康(预防康复)为中心”取代“以治疗为中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健康从业人员迅速增加,相对来看,临床治病的中医占比自然就变小了。
  不只是中医,西医也越来越重视一级预防(消除病因)和康复训练了。
  病因预防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项目官员张平平:如果人们平衡膳食,适度地运动,80%以上的冠心病病例,还有90%以上的二型糖尿病病例,还有三分之一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这个是一个比较惊人的一个发现。(CCTV-13朝闻天下2010-10-07《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2010》系列报道{关注超重和肥胖}):

如果无法播放,请点击此处在新窗口打开

  康复训练方面:越来越多的西医医院都借助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来让做了心梗这样的大手术的患者更早更好的康复。
  还不能下床的时候就有要练习床上(坐式)八段锦,能下床了就练习立式八段锦,由护士来示范指导:

如果无法播放,请点击此处在新窗口打开

1

主题

150

回帖

165

积分

实习医师

积分
165
发表于 2022-1-8 11: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相应,效如桴鼓”能够快速缓解患者发病时的痛苦,这是为医者应当追求的,也是患者所渴望的,需要努力去做。
  但如果将健康长寿的希望大部分寄托在亡羊补牢的治疗上,就因小失大了。
  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原北京301医院营养科研究员赵霖教授,在2005年1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新时代健康大课堂}上,作了《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的演讲。
  他引用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的《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中的一段话:
  在二十世纪,美国人的寿命延长了三十岁,您也许认为这是先进的医学科技所带来的,但事实上,美国的医疗服务系统只使美国人的寿命延长了五年,而正是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服务于民众的预防和公共卫生措施,使当今的美国人多活了二十五年。
  
  如果只钻研仲景的方证相应、随证治之,而不听从仲景{人若能养慎……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的教诲,不相信仲景{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的告诫,自我放纵,唯术是崇,必然会玩术自戗,为此付出身心和经济上的惨痛代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学隧道

GMT+8, 2024-12-23 23:57 , Processed in 0.1208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